新闻中心
News Center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或22日,没有固定的日期,也被称作“活节”。相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早被制定的一个,为二十四节气。据文献记载,在春秋时期,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出了冬至。根据研究,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短的一天。
农历二十四节气,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“二十四节气”成分用来指导农事和补充历法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,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。冬至,气温进一步走低,气候越发寒冷,这样的天气似乎不再适宜大规模的进行农业生产,但事实上这个时期农民依旧闲不下来,因为这正是冬种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。不仅要管好小麦,油菜等作物,非当季也要注意苗床冬翻,熟化土层。
姥姥不种地很久了,但是从小熟知的农谚还一直铭记心头。“冬至暖,冷到三月中;冬至冷,明春暖得早”、“冬至下场雪,夏至水满江”、“冬至南风百日阴”、“阴过冬至晴过年”。别的虽然不甚了解,但“阴过冬至晴过年”这句是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自己悄咪咪验证过的,准!很准!非常准!
1、冬至的起源发展
冬至,古称“日短”或“日短至”,古人认为,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,因为冬至日一到,新年就在眼前,所以,古人认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,《清嘉录》中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古时候,漂泊在外的游子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,所谓“年终有所归宿”。
中国冬至的起源是根据周朝的记载,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,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,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,因此,也可以说:过“冬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。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。
2、冬至的传统习俗
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。
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。大年初一,人们庆祝新年,也庆祝烂耳康复,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,并在初一早上吃。人们称这种食物为“娇耳”、“饺子”或扁食,在冬至和年初一吃,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。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,但他的“祛寒娇耳汤”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。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,人们吃着饺子,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。
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之意。
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,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。 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陈志岁的《汤圆》一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过节的感受。诗是这样写的:“颗颗圆圆想龙眼,耋龆爱吃要不同的饮食风俗,赋予的是相同的期盼与祝福,那是对健康团圆的向往与期盼。
2024原材料网1688澳门祝各位健健康康,团团圆圆!